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地方故事】菱潭街興創基地 讓廢棄市場蛻變成年輕人夢想舞台

/001/Upload/125/relpic/13708/972852/4655aee8-7766-4b92-a2bb-32cf52b1de98.jpg

菱潭街興創基地 張智宇

張智宇熱愛家鄉—龍潭,在外地求學時,因發現每次回鄉時家鄉環境的快速變化,驅使他想要回到地方,為家鄉文物保存盡份心力。因此,他先透過網路平台,以分享交流資訊的方式讓地方更有凝聚力,回到龍潭後更改變了荒廢數十年的舊市場,使其成為富有文創氣息的「菱潭街」,讓在地元素得以保留,並以新型態在人們的記憶之間傳承。
 
2010年 | 與友人成立「【龍潭人】社團」臉書平台,希望把自己的心情跟家鄉做更多的連結,這個社團也成為鄉民溝通交流的平台。
2014年 | 參與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活動,熟識蔡濟民後,共同加入日式宿舍修復調查與鍾肇政文學研究。
2016年 | 與張峻瑋組成「龍潭熱血青年」,提出「故事‧龍潭庄」社區再造計畫,獲得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大專青年組楷模獎及網路人氣票選第一名。並與蔡濟民共同發起菱潭街蠕動計畫。
2017年 |菱潭街興創基地開幕,翻轉了荒廢十餘年的舊市場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菱潭街
菱潭街1周邊的發展,早在日治時期就已奠下基礎。1937年(昭和12年),龍潭龍元路中段一帶的地區「龍潭消費市場」落成,這裡成為非常熱鬧的地方,然而1973年(民國62年)一場大火燒光了一切,由於整個街區的市場都被焚毀,老攤商被迫安置在這條街區(今菱潭街)上,透過地上擺攤做生意。
時光飛逝,來到了2000年,當時台灣湧起美食街的風潮,台灣的很多街區都美食街化,菱潭街也不例外。攤商和鄉公所出錢蓋了兩條美食店鋪並加裝鐵捲門,甚至蓋了一個中式的牌樓,上面雕了「美食街」三個大字。
但是好景不常,誰也沒想到,美食街竟在經營一年後便開始沒落,2003年美食街攤商陸續閒置,這條黯淡燈光的街道,成為附近居民沒事不會走的路徑,甚至打架鬧事、吸毒搶劫等,都曾在這裡發生,儼然是治安死角。
就在這條街道荒廢十餘年後,2016年張智宇與張峻瑋等人組成「龍潭熱血青年」,提出「故事‧龍潭庄」社區再造計畫,他們一家一戶拜訪店家,把龍潭在地的故事寫下,希望藉由這些精采的故事讓更多人認識龍潭。
透過張智宇和夥伴以及其他參與者的努力,2017年菱潭街興創基地開幕,高掛著的燈籠,照亮著街道,乘載著一個個龍潭人對在地的記憶與想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百年前龍潭大池上長滿野生菱角,張智宇團隊在活化街道過程時,希望街道是可以追本溯源至龍潭的名稱,因此以「菱潭」命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種子:用網路力量凝聚在地共識
2010年當時還在台北求學的張智宇,每每回到龍潭就發現很多事物不斷被改變以及消失,為了尋回在地記憶,他運用網路平台的力量,與夥伴成立「【龍潭人】社團」臉書平台,希望把自己的心情跟家鄉做更多的連結,並將這個平台也作為鄉民溝通交流的地方。
經過長時間持續的用心經營,今年(2021年)關注該平台的使用者已有5萬人之多,除了讓在地人產生凝聚力、獲得在地許多相關單位的支持,也收到來自各地鄉親的支持及鼓勵。

萌芽:從文學開始的營造行動
2014年,張智宇因緣際會下參與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活動,在當時認識了後來的事業夥伴—蔡濟民2,他們為了延續龍潭國小日式宿舍3的價值與精神,長期駐地並透過藝術與生活持續推廣鍾肇政先生與台灣文學。
在閱讀鍾肇政先生《魯冰花》的著作時,他們發現:文章中的水城鄉就是龍潭鄉,而水城國校即龍潭國小,透過小說可連結到龍潭真實的地景意象,儘管當地有很多歷史地景已被拆除,但仍被保存在鍾肇政的小說中。
於是,張智宇和蔡濟民便開始發想文學是不是可以串聯藝術與文化?是否可以跟在地的商業和觀光去做結合?以及如何激勵更多年輕人返鄉去做更多的藝文創作?
經過不斷的腦力激盪,他們最後的共識是:希望有更多藝文工作者能留在當地,將當地歷史文化留存並做更下一步的發展。
為了可以實現這個規劃,張智宇和蔡濟民用低廉價格租下當時已經沒落的美食街兩間店面(位於今菱潭街),在這裡打造起工作室,菱潭街變化的種子從這裡開始萌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濟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現職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
3龍潭國小日式宿舍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先生舊居,自2017年透過客委會的補助展開修復工程,並於2019年4月20日以「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正式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養分:龍潭「硬頸市集」與「故事‧龍潭庄」社區再造計畫
2016年4月23日,龍潭第一場的「硬頸市集4」正式登場,這場辦在春天的假日市集,利用龍潭在地歷史建築武德殿前廣場,結合老屋新生的概念,以手作、設計、DIY、音樂、咖啡等文創概念與創意商品展售,吸引許多創作者們共襄盛舉。
張智宇透過活動發起人陳琬絨認識活動攤商,意外發現不少人都是龍潭在地人,因此萌生活化廢棄美食街的念頭,希望能讓年輕人有發揮創意與實現夢想的舞台。
同年,張智宇與同是中原大學研究生的朋友張峻瑋等人組成「龍潭熱血青年」團隊,一起參加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並提出「故事‧龍潭庄」社區再造計畫。
他們拜訪街上老店家、把龍潭的故事記錄下來,並辦理工作坊、展覽,希望活絡在地文化、找回都市紋理與產業的連結。
為了讓「隱藏」的在地故事得以被「看見」,「龍潭熱血青年」團隊與居民合作一起彩繪60個燈籠,用色彩說出龍潭的故事,也重新「點亮」這條閒置已久的街區。
由於緊鄰在龍潭大池舉辦的桃園燈會,掛滿燈籠的街區被稱為隱藏版燈區,意外在地方掀起話題,連桃園市長也在跑行程之餘,特地前往欣賞,讓張智宇想要活化美食街的想法更加強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硬頸又音譯為「In Joy Market」,In-享受、Joy-開心歡樂,有享受生活開心生活之意。龍潭的客家人佔總人口數60%,而「硬頸精神」即代表了客家人刻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菱潭街興創基地誕生
看著美食街經過一次次的活動,越來越能夠看見活化的機會,張智宇等人向大家訴說活化美食街的想法,並獲得攤商的支持,雙方一拍即合。
儘管美食街有複雜的產權問題5,張智宇與夥伴仍不畏困難,透過龍潭區商圈發展促進協會總幹事朱慶銘的協助,他們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尋找房東、釐清產權、請房東同意出租。
解決完複雜的產權問題,後續推動活化的過程就順利許多,商標的設計以及鐵門彩繪等因為有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推動參與式預算計畫,獲得整體的協助,讓菱潭街興創基地更有一體性,活化計畫也更趨完整。
經歷了近一年的時間,菱潭街興創基地於2017年順利開幕,店家數量目前已有將近50家,類型豐富多元,包含藝文工作室、乾燥花、小農產品、繪本故事屋、甜點輕食等,此外,還會不定期邀請特色業者或是藝術表演者進駐,讓文創不再只是空泛的設計,而是讓生活更貼近美好的一種方式。
隨著菱潭街轉型的成功,2020年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著手規劃設計,為位於菱潭街一處的地下室(前身為國軍福利站)整形,將空間規劃為共享空間、藝文長廊、文創商品展示間、攝影棚,讓整條菱潭街得到充分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時美食街47格攤位空間,房東就有30多人,美食街剛沒落時,也曾想全部租下重新招商賺錢,但發現產權過於複雜之後便打退堂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