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地方故事】串聯在地資源「日日田職物所」

/001/Upload/125/relpic/13708/972819/5f5ecd73-f6a3-4a20-ac7e-44231e8704a3.jpg

2008|國軍六軍團心衛中心 心輔老師
2009|施工忠昊藝術工作室 專案負責
2010-13|台中市立龍井國中 美術教師
2014|回到桃園,成立三手微市集
2015|桃園市大溪文化協會 監事、新南 12 文創實驗商行
2016|日日田職務所、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街角館館長
2017|桃園市客家青年會 常務理事
2018|日日田文創設計有限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日田職物所,創立於 2016 年,由高慶榮跟一同打拼的夥伴們在一間老房子裡面從零開始,透過社區營造、地方參與,為南興里注入許多不同的青年能量,打造成富有文化氣息的社區,更把他們的經驗分享給更多致力於社區改造的人,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部曲:回到桃園,創造在地的創作者平台

高慶榮是美術教育專長背景,曾在學校服務擔任美術教師,服務的過程中常常思考教育的可能性是否有很多面向,如果在學校外的場域又能創造什麼樣的教育價值?
基於不同面向的思考,高慶榮後來開始從事公共藝術,也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到了 2014 年決定回到桃園。那時候他發現了一個現象—雖然自己的品牌容易被邀請到其他的各種藝文活動或是展演,但是他在背後卻總有個疑問:『為何桃園的創作者都一直移動到其他地方呢?』
於是他和團隊決定:『既然桃園沒有這樣的平台,我們就自己創造吧!』,在2014 年 7 月 12 日,「三手微市集」誕生了!
「三手微市集」結合文創、大溪木藝文化、插畫、手作、設計、藝術、音樂等新興元素,在大溪老城區中具歷史氛圍的老空間-建成商行,讓文創設計師藉由新思維與創意,灌溉深耕大溪在地與老空間的文化種子,讓長年積累的人文底蘊,重新展現出細緻而具有生活的溫度。而「三手」的概念就是透過集結創意與思維賦予舊有空間新的傳承與意義,活化舊有空間成為藝文展演、社區活動及文化交流平台。

二部曲:從活動到成立據點,讓在地能量得以延續

推動三手微市集經過了一年,高慶榮看到了市集對地方的擾動,凝聚了許多夥伴,並且也在彼此之中產生連結, 更透過與居民的對話及討論,這個街區的居民開始決定起這個街區該有什麼樣貌。
三手微市集是每個月辦理一次的活動, 活動能夠快速地聚集人群,但是活動結束,人又散掉了,為了讓能量得以延續,高慶榮和伙伴們開始找尋在地據 點,因緣際會下找到了一間老房子,這裡便是後來成立的「新南 12 文創實驗商行」。
「新南12 文創實驗商行」注重「實驗」精神,除了展售別處看不到的文創手作品牌,也有展覽以及住宿空間,此外, 這裡有「實驗廚房」讓地方媽媽有機會擔任一日主廚,推薦她們的料理,讓她們得以在家庭與夢想(開店)之間取得平衡。同時,實驗商行也開設了一個小書屋—「天井逅書實驗書店」,大溪雖然人文薈萃,但卻一直只有書局沒有書店在地有許多的創作者、漫畫家,作品從未在地方發聲、發表過,透過「實驗書店」讓大家的新書得以發表,並且用策展的方式進行介紹,「實驗書店」竟也成為新南12 文創實驗商行吸引人的魅力來源!
幸運地,新南 12 文創實驗商行在推動的過程中獲得地方關注,2015 年得到了許多媒體與報章雜誌的報導,高慶榮發現,當你很認真地在地方做事時, 是很容易被看到的!有了「三手微市集」與「新南 12 文創實驗商行」的成功經驗,高慶榮想著:『這樣的機會是否也能在自己的家鄉-大溪南興里發生?』

三部曲:回鄉,思考我們與家鄉的關係

在參與「三手微市集」、「新南 12 文創」等老空間再造計畫後,高慶榮回到大漢溪另外一岸-南興里,並結合地方廟宇廟埕旁的一個閒置倉庫,成立工作室──「日日田職物所」,並且開始做地方的觀察與田野,他要讓大家看見這塊土地的魅力。
高慶榮發現,工作室所在的永昌宮是桃園歷史脈絡最悠久的神農信仰脈絡, 擁有 276 年悠久歷史,而附近距離沒多遠的仁和宮更是台灣開漳聖王的祖廟。每年神農大帝誕辰時,庄內都會舉辦熱鬧的遶境活動,但近年農村人口外流,不但遶境停辦,就連歷史文化的傳承都出現斷層。
為了不要讓重要的文化消失,日日田職物所砌而不捨地進行田野調查,舉辦「青草學堂」,以生活中實用的藥草常識重新詮釋神農信仰,又或者舉辦工作坊,教大家植物染、植物編織,透過共學共造的過程累積地方知識學。藉此開發一套獨家導覽方式,每當外界團體來到南興里參加導覽,藉由解說「一溪、二樹、三穿門、四寓言、五剪刀」神祕口訣的背後故事,讓參與者知道:所有的故事都從永昌宮開始出發。
經過長期的擾動,日日田職物所累積了許多能量,結合了博物館、廟宇、社區與青年四種資源做地方創生。他們也促成了社區內的白髮人與青年的互動,彼此開始相互理解與連結,青年在這裡做創生,而長輩們理解並支持其價值,促使了社區的和樂與繁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日田職務所,「日日」,代表著一天接著一天;「田」,代表著回歸土地的生存模式;「職物所」,代表著用自己的雙手動手做。
2「一溪、二樹、三穿門、四寓言、五剪刀」口訣背後的故事,便是大漢溪的右岸、廟埕上的兩棵大榕樹,廟門口的三道門、四座石雕分別代表四則不同的寓言故事,以及在廟裡隱藏在廳堂中用以鎮煞的五把剪刀。


社區活化案例──從「豆漿河」凝聚社區環保意識,開發社區酵素商品

茄苳溪是貫穿南興社區的一條溪河,每到農業枯水期,溪水就會變成乳白色,常被戲稱為「豆漿河」。豆乾產業是大溪很大的特色,但是因為沒有下水道汙水系統的處置,上游許多豆乾豆腐工廠排放的豆腐水、養豬業者廢水、家庭清潔廢水等通通排入溪裡,溪水除了變成乳白色,發臭的溪水更造成大量的魚群暴斃。
面對這樣的問題,高慶榮也曾訴諸媒體,但從記者朋友大哥的一句話,讓高慶榮醒悟:『如果地方不重視,這件事情永遠無解』。
因此,2019年透過地方志工及青年團隊回鄉駐點,高慶榮和青年夥伴們發起紀錄溪河的工作,思考生產及生態平衡的可能性,並透過環境議題宣導活動及製作環保酵素,從社區、居家廢水的小改變開始,讓大家聽見青年們想要改變的心聲。
目前透過每週的生態學共學課程,及每個月的淨溪行動,提出:許一條未來溪河的願景,初期以凝聚社區共識共同來透過行動來發聲; 中長期要透過埤塘、濕地環境的改善打造生態共學教室,進行水源及溼地植物踏查,深入了解地方環境特質與植物特性,希望進一步規劃生態復育區,讓南興社區成為河川永續環境教育基地,長期目標希望導入公權力與河川生態改造的實踐,創造河川翻轉經濟留給後代一個引以為傲的家門小河。